close
經過金石堂網路書店同意,轉載他們採訪藤井樹的文章如下。
姊姊有練過,轉載文章都有先經過作者同意,同時還註明出處,小朋友要學就要學整套喔XD

以下文章出自金石堂出版情報,文/蘇惠昭(文字工作者)
網路連結為:
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publish/PublishInfo.asp?kind=1&Pub_Date=2008/05/12




《夏日之詩》藤井樹第一次突破尺度之作
文/蘇惠昭(文字工作者)




「我是吳子雲」,面對初次採訪,無論會面或在電話上,藤井樹都會這樣報上名來。

23歲那年,吳子雲創造了一個寫所謂網路小說的傢伙叫「藤井樹」,藤井樹原來是不會寫網路小說的,但他摸索地寫出了《我們不結婚,好嗎?》(商周出版),結果一夕成名,接下來的《貓空愛情故事》《有個女孩叫Feeling》《聽笨金魚唱歌》(皆為商周出版)也一樣,每一本都大受學生族群歡迎,藤井樹成了作家中的明星,一種屬於藤井樹的腔調也於焉形成,漫畫(尤其是安達充)和日劇是逼使他不斷說故事的力量,「但超乎經驗的想像我沒辦法,我寫的故事都是我親身的體驗,或者朋友的、朋友的朋友的經歷。」藤井樹說:「我知道自己的極限」。

從此藤井樹寫網路小說,而吳子雲退到一旁,冷冷的看著,冷冷的讀著,不斷丟出評論,他們像存在一個身體裡的兩個人,相互拉扯,也一起成長。
《夏日之詩》則是藤井樹的第十三本書,出版在吳子雲31歲,藤井樹誕生的第八年。

2003年時,藤井樹在BBS站首次發表《夏日之詩》,長一萬多字,很多人反應說「看不懂」,這個版本後來也以「跳tone」之名被出版社退了稿,甫出版的《夏日之詩》則是藤井樹回到以藤井樹的腔調,說了一個書名不變,內容卻完全不同的故事,一個讀者看得懂,也會喜歡的故事。

如果想知道吳子雲是什麼,藤井樹說,到他的部落格去讀第一版的《夏日之詩》就會明白,那是藤井樹想要做回吳子雲的某種努力,藤井樹與吳子雲的角力,「我本來寫小說的樣子,文字的本來面目」。

事實上藤井樹一直在演化,隨著年紀和經驗,不斷告別昨日的自己,他不能永遠寫校園,寫牽手的純愛,當生命的內容一寸一寸的更移,有了不同的深度和厚度,他與愛情的關係也從「不再相信」到「現正幸福中」,想說的故事當然也會不一樣,《我們不結婚,好嗎?》和《寂寞之歌》(商周出版)就非常不同,「我必須寫我要的東西,也必須把我想寫的東西寫到出版社可以接受為止,而出版社也一直允許我改變」,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讀者,藤井樹願意為讀者而寫,卻也想要一點一點「扭轉讀者閱讀的方向」,帶著他們一起改變,到不同國度冒險。

《夏日之詩》是藤井樹第一次突破尺度,描寫男女之間的親密過程,做愛有時候不是愛情的延伸,亦不神聖,而愛情也有可能在做愛之後發生,為此他讀了不少情色小說作為參考,要多激情多超限都有,但他理智的設定方向,「只要寫到30分」,這30分的「床戲」卻折騰了他很久,「每看一次都改一次」,到最後一刻才勉強定稿。

然後也一如往常,藤井樹總是拿藤井樹的小說開玩笑,這已經成了藤井樹小說的基本配套,《夏日之詩》中有一幕,一個男人丟了一本藤井樹的《寂寞之歌》給另一個男人,兩個男人的對話如下:


「我昨天去書店買的,如果你想繼續在網路上寫小說,先看看他的書。」
「你為什麼介紹他?」
「因為他的書沒什麼深度。」
「幹!沒深度還拿給我?」
「那就表示是入門級嘛!」


「這就是我無聊的地方」藤井樹說,一種講冷笑話的口氣。

藤井樹其實越來越懂如何寫小說,一開始他的確不會,任由創作的熱情帶領,「只會說故事,寫發生了什麼事,走過什麼階段,有些東西寫到後面就寫丟了」,領悟到寫小說前要先把骨架架構出來,設定人物,那已經是兩年後的事了,「終於走到專業小說家這一步」,雖然專業,但藤井樹很願意承認「後來者居上」,第一代的網路小說家就像拓荒者,打造出一個雛型,接下來的人在這個基礎上繼續開創,墊高高度,添花加葉,怎麼看都更豐富華麗,更美味可口,這是藤井樹的看法。

創作和棒球是藤井樹人生的核心。但比起寫小說,藤井樹對打棒球更加熱血,他從小打棒球,夢想站上球場舞台,卻無緣成為棒球選手,如今則在高雄和台北都有球友,也曾在台中球場帶頭抗議亞錦賽售票不公,憤怒的臉完全曝光在鏡頭前。因為中華隊打進奧運,他還悄悄捐了十萬元給苗栗的象鼻國小購買球具。

話說回來,如果認定新人比舊人強,藤井樹有什麼理由要繼續寫?因為他有對讀者的承諾,以及非常多的夢想要在退休之前實現,包括拍電影、電視劇,包括寫棒球小說,這些夢想都必須用持續寫小說支撐,從中找到實踐之道,「我要寫到出版社無法接受我的東西為止」,到那一天,藤井樹相信他夢想中的棒球小說已經完成。

然後就可以好好退休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velat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